跳过正文

为什么AI能如此迅速地吞噬行业——我们该如何应对?

AI其实不是一种技术
#

以前啊,那些彻底改变世界的科技,吞噬起行业来,速度可没这么快。

你看,汽车1886年就造出来了,可马匹数量真正开始减少,已经是1920年的事了。差不多的道理,莱特兄弟1903年就飞上了天,但商业航空真正普及开来,得等到上世纪60年代了。

就连互联网,普及起来也挺慢悠悠的。像AOL这些早期的网络服务商,大概1990年左右才大规模普及,可到了2000年,北美地区也才一半人能上网而已。

这些改变世界的科技之所以普及得慢,就是因为它给了社会足够的时间去反应、去适应——有时候,这个适应过程甚至需要一代人,或者更久。

但AI呢,它颠覆行业、接管现代工作的速度,比以前那些颠覆性的科技快了不止一个数量级。

这可就对AI的普及会怎么影响社会、以及我们人类该怎么应对,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ChatGPT吞噬世界
#

ChatGPT可以说是第一个真正强大、并且普通人也能广泛使用的AI技术。这个技术是2022年11月才上线的。

仅仅5天,ChatGPT就有了100万用户。短短2个月,用户量就飙升到1个亿。

今天,距离它上线才两年多点,这个聊天机器人声称用户已经超过8亿了,差不多占了全球人口的10%!更夸张的是,现在至少有76%的公司都在经常使用ChatGPT——这还只是那些承认自己在用的公司呢!

像Anthropic的Claude这样的竞争对手,也已经有了庞大的用户群。谷歌估计,每个月有15亿人会看到他们的AI概览功能,这玩意儿可是直接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最顶端的。

短短两年时间,AI就从一种主要被高级软件开发者和学者使用的技术,变成了几十亿人每天都在用的工具,而且用途……几乎无所不包。更吓人的是,这种疯狂的增长可不仅仅局限于数字领域,它也蔓延到了实体世界。

Waymo这家自动驾驶公司,靠的就是AI技术,它2024年在旧金山向公众开放了打车服务。当时啊,它就给自己的员工和媒体记者提供少量服务,市场份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
到了2024年8月,Waymo每个月能提供31.2万次自动驾驶服务。到了2025年初,Waymo就已经超越了Lyft,成了旧金山第二受欢迎的打车公司——直接取代了数百名人类司机,赢得了差不多30%的市场份额。而且,它还在持续增长。

就连高端的“知识工作”也逃不掉。据《华盛顿邮报》报道,截至2025年3月,超过25%的计算机编程工作已经消失了。OpenAI的Codex和Anthropic类似的产品,据说正在迅速取代它们。

以前我们都觉得,学习编程这种高难度技能,本应该能确保人类工人拥有一份高薪、不可替代的工作和高品质的生活。

现在可不是了。

它的崛起之道:基础设施的秘密
#

为什么AI吞噬行业的速度这么快,而以前那些颠覆性技术却要几十年才能造成类似的影响?秘密就在于,AI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相对较少,而且它能非常快速、轻松地取代人类劳动力。

以前的科技一推出,要完全发挥潜力,那可需要创造出整个全新的行业才行。

拿汽车来说吧。是啊,最早的内燃机汽车维多利亚时代就有了。但要让它们真正派上用场,整个世界都得从根本上改变才行。那时候的路啊,坑坑洼洼的,很多还没硬化——马车跑跑没问题,但对于早期汽车的轮胎和简陋的悬挂系统来说,简直是灾难。同样地,当时也没有什么基础设施来开采、提炼和分销石油燃料——早期的司机们只能去当地的杂货店买罐装汽油。

汽车当时往往是定制的,在当地作坊里造出来,或者爱好者自己买零件组装。直到像亨利·福特这样的人开始创新——投入了巨额资金——才让汽车变得足够便宜、足够标准化,普通老百姓也才买得起。想让汽车保持良好状态,还要有地方停,那都意味着要建立起汽修网络,还要用新的方式来建造房屋和商业设施。

简而言之,就算创新本身已经存在了,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把所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系统都搭建起来,让这项技术真正发挥作用。

AI就不同了。

是的,如今的AI模型背后也有大量的物理基础设施支撑着。但大部分都藏在远方的云计算中心里——普通用户根本不需要操心,甚至连知道都不用知道。而且因为它高度集中,AI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。虽然对AI数据中心的需求每年增长33%,但除了偶尔的服务中断,供应基本没啥问题。

人类,让开!
#

除了基础设施少这个特点,AI还和别的技术不一样。在很多情况下,AI技术可以直接一对一地替代人类劳动力。

比如说,像Uber这样的传统打车公司,如果想在一个城市增加运力,那就得招募几百号人,把他们纳入Uber系统,再提供基本的驾驶培训。这代价可不菲。光是2021年,Uber就花了2.5亿美元来培训和激励司机,让他们在疫情后回来上班。而且,那些不干的司机,或者干脆选择在节假日高峰期、午餐高峰期休息的司机,都会限制他们的增长能力。

Waymo的运营方式就不同了。它要是想增加运力——或者扩展到新城市——只需要多造几辆车,然后投放出去就行了。据说旧金山已经有300辆车在路上跑了。

它们干的活跟人类司机一样(甚至可以说更好),却不要工资,从不生病,可以每周7天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,不用休息,也不需要假期。

知识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。十年前,你想搭建一个网页应用,可能需要雇佣大量的程序员,有专门知识的后端工程师来创建数据库系统,前端工程师来编写Javascript,还有设计师来制作CSS样式表和响应式设计。但现在,“随心所欲地编程”(vibe coding)的兴起意味着,你一个人,几天时间,基本不需要什么编程知识,就能搭建出同样强大的网页应用。我最近就用AI自己做了个工具,能修正Siri的转录文本,这样我就可以直接对着手机口述邮件和文章,然后得到一份干净的文本。只花了35分钟,而且一分钱没花。

基础设施少,加上能立刻替代人类劳动力,这两点结合起来,就解释了AI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崛起。说真的,这些特性让AI与其说是一种技术,不如说是一种能从多个层面带来社会变革的基础性发现。

谷歌CEO桑达尔·皮查伊曾把AI比作火和电,说它对世界的潜在影响同样巨大。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夸张。

但从根本上说,他是对的——就像那些强大的工具一样,AI几乎能融入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,让它更高效、更省钱,同时也会带来根本性、不可预测的变化。

我们该怎么办?
#

面对这种快速的变革,我们人类到底该怎么办呢?

很多评论员把AI当成了其他颠覆性的数字技术来看待。你看,十年前还在喊“学编程!”的那些人,现在又开始喊“学AI!”了。各大高校也争先恐后地开设关于提示词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和其他他们认为在AI时代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课程。

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,它把AI当成了一个只需要理解、系统化、然后就能投入使用的普通技术工具。但再说一遍,AI和其他工具不一样啊。

你看,AI早期的那些交互技巧,现在早就因为技术进步而变得无关紧要了。我2021年还在测试ChatGPT的前身时,使用它需要编写详细、专业的提示词,目的是让机器能理解。那感觉就像是在编程。可现在,大语言模型(LLMs)理解用户意图的能力非常强,你跟它们聊天就像跟同事聊天一样,根本不像是在跟电脑打交道。如果我当年花了几年时间去学习2021年AI系统的详细提示词开发,那到了2025年,那些努力就白费了。

把AI当作一项传统技能来教,根本行不通。这项技术变化太快,根本无法作为传统技能来教。

同样地,有些人则主张采取勒德分子(Luddite,指抵制新技术的人)的做法,完全抵制AI。

是的,定制的、不使用AI的空间永远都会有其价值。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平台就是其中之一。就像有机农业通过_避免_使用某些工具和技术来创造价值一样,不使用AI的空间也会继续存在并发展壮大。

但它们的规模会很小。在美国,有机食品市场每年带来520亿美元的收入,这确实是个可观的市场。但整个农业和食品市场高达1.537万亿美元,相比之下,有机食品只占了非常小但仍然重要的份额。

同样的道理也会适用于AI。有些领域(比如写作、艺术)永远会因为一些不使用AI的作品而受益——尤其当创作者的名声或品牌是作品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时。

但在像编程和驾驶——甚至医学或法律——这些人们更关心结果而不是工作如何完成的领域,AI将占据主导地位,勒德分子的做法就大规模地行不通了。

所以说,解决方案不是回避AI,也不是把它当成以前那些可以教授的科技来对待,而是要找到一种方式,把AI融入我们的生活,让生活更丰富,同时又不失去我们的人性。

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发现了一个完美的例子——我的AI转录修正器。

我喜欢自己写文章,而不是直接交给ChatGPT去写。但我不喜欢那种费劲地在电脑上敲打几千个字的过程,也不喜欢写作让我一次被锁在办公桌前好几个小时的感觉。

有了这个AI驱动的转录修正器,我就可以对着手机口述文章了(这个修正器在保留我原话的同时,用AI纠正了99%的口述错误)。我再也不用打字了。

我也可以随时随地写作。以前我要在屋里坐好几个小时,现在我开始边在镇上散步,边喝着Philz咖啡,边口述故事——这体验简直是好到没边了。

关键是,我这个自己做的AI工具并没有取代我,也没有替代我的人类思考或想法。它只是去除了我工作中的枯燥部分,让我能以不同的方式、在不同的空间工作——而且通常速度快得多。

编程也是一样的道理。随心所欲地编程和像Codex这样的新工具,对于快速开发简单的应用来说非常棒。但在大型科技产品和大型公司层面,最好的程序员不是完全不依赖AI的人类,也不是没有人类辅助的AI——而是懂得利用AI来_加速_工作的熟练人类。

这就是我们为了安全、愉快地将AI融入人类体验——并驾驭它加速的颠覆性力量——所需要采取的方法。

我们需要找出那些我们不想(或无法)取代的人类创造元素,然后——除了某些特定的无AI空间——想办法把AI应用到其他所有地方。

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AI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变革力量。但它又不需要我们向它低头,把它当成我们自身智能和人性的替代品。

我们可以使用AI,而不会被它吞噬。我们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,而不会让自己变得可有可无。我们可以用火,却不被其反噬。
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【WellthyHackers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