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很多方面来看,我的人生都超出了常理。
听说只有10%的作家能单靠写作养活自己,可我一年能挣十万多美元,而且根本不用出门。纽约千禧一代的住房拥有率是全美倒数第三低的,可我28岁就一个人买下了房子。想找到一个文学经纪人,概率是六千分之一,但我去年十月就签到了。
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工作也够拼——但其实,从12岁开始,我就一直在“显化”我梦想中的生活了。
所谓“显化”,就是通过专注的思考、清晰的意图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,把更多你想要的东西吸引到你的生活中来。2006年,《秘密》这本书(后来还拍成了纪录片)让很多人了解了这个概念。虽然里面的表演烂透了,但这个理念却在全球都引起了共鸣。
如果你是偏向精神层面的人,那“显化”就是和宇宙一起创造,提升你的能量振动频率,让它和你的目标频率匹配。如果你是偏向科学层面的人,那“显化”就是调动你大脑的“网状激活系统”,让它过滤出与你目标相关的信息。
不管怎么说,研究都表明,想象你最理想的场景确实能帮你实现它——而积极的肯定句,正是你重新训练大脑,获得健康、财富、幸福和成功的关键。这些,就是我平时常对自己说的那些“疯话”,它们帮我创造出了狂野又精彩的人生。
“我是那个例外” #
很不幸,我们的大脑天生就爱盯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放。
这叫做“消极偏见”,想当年我们还是山顶洞人的时候,这可是生存必备的本能。毕竟,要是我们只看到一丛看着很好吃的浆果,却没注意到旁边蹲着的老虎,那我们自己可就成了老虎的午餐了。
但在今天这个世界,我们总是被新闻、社交媒体、工作,甚至我们自己的脑子里的各种压力和负面信息轰炸,想保持乐观简直难于登天。
这句话每天都能帮我对抗负面情绪,让我感觉好运总是站在我这边,就因为我是我啊。
- 学英语的专业没前途?“我是那个例外。”
- 写作赚不到钱?“我是那个例外。”
- 没人买得起房子了?“我是那个例外。”
- 找文学经纪人难得要死?“我是那个例外。”
- 那个刊物只接受1%的投稿?“我是那个例外。”
- 大部分人在Medium上就挣个零花钱?“我是那个例外。”
每一次,都灵验了——就因为我决定它会灵验。
“这事儿是‘为了我’发生,而不是‘冲着我’来的” #
如果你玩过塔罗牌,那估计对“高塔牌”不陌生吧?牌面上画的是一座堡垒被闪电击中,正在崩塌。有时候,插图里甚至能看到有人跳楼。这牌的意思呢,就是你要经历突如其来、具有破坏性的剧变了。
除了“死神”或者“恶魔”,这大概是牌组里最让人害怕的一张牌了——但它也最必不可少。你看,在你能建立起一个美丽、广阔的人生之前,旧的那个就得先崩塌掉。
换句话说,一旦你学会把那些“损失”看作是为你指路的祝福,而不是惩罚性的诅咒,你整个世界观都会变。
我全职工作被裁员的时候,我对自己说:“这事儿是‘为了我’发生,不是‘冲着我’来的。”结果呢?现在我自己说了算,工作时间自由,收入也比以前高得多。
我被上一个住的地方赶出来时,我也说:“这事儿是‘为了我’发生,不是‘冲着我’来的。”后来我就找到了那个小小的平房,它成了我的避风港——而且因为当时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我的房贷利率才3.3%。
当一连串的约会对象都放我鸽子、没了下文,或者临阵退缩的时候,我还是说:“这事儿是‘为了我’发生,不是‘冲着我’来的。”现在呢,我遇到了一个待我好到超出想象的男人,我也彻底明白了,之前那些人为什么都没成。
“由他们去吧” #
我以前总是觉得别人的快乐是我的责任,所以要让他们自己犯错,对我来说真的挺难的。看来,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个。
梅尔·罗宾斯(Mel Robbins)的《由他们去理论》从2024年推出以来,已经卖出了四百多万册,这可不是没有理由的:太多人(特别是女性)觉得只有周围所有人都舒舒服服、没有冲突了,自己才能安心——所以我们就总想替别人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。
可事实呢?要是真有人把平静看得很重,他们就不会制造混乱了,而且我们吸收别人的不适,也不是在帮他们什么忙。相反,我们是在阻碍他们吸取教训。
说到底,你唯一能控制的,只有自己的行为和情绪,老是想微管理别人的生活,只会让你没法好好过自己的日子。每当有人做了你可能不认可的事,罗宾斯建议你呢,就对自己说一句:“由他们去吧。”
- 由着你老板去吧,就算你知道他那么做肯定会自食恶果,反正你拿的又不是管理他自尊心的钱。
- 由着你朋友再去放你鸽子吧,反正人嘛,只会把时间留给自己在乎的东西。
- 由着那男生第二次约会后就玩失踪吧,他这不就是提前告诉你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嘛,省得你再浪费时间了。
- 由着你孩子或者你爱人再把午饭忘了带吧,反正后果比唠叨更能让他们长记性。
- 由着你爸妈不同意你的人生选择吧,毕竟那些梦想没实现带来的遗憾,又不是他们要承受的。
“能有多难?男的都能行。” #
如果你关注我有一阵子了,你肯定知道我写过很多关于女性赋权的稿子。
短短50年前,女性才被法律允许开自己的银行账户,而现在呢,60%的大学学位是女性获得的,女性拥有的房子也比男性多出了270万套。但研究却一次又一次地表明,男性总是过度高估自己的技能、智力和能力——而女性呢,则严重低估了自己。
我可再也不会低估自己了。如果一个能力没那么强的男人都能搞定,那我现在绝对能行。
- 自己创业?能有多难?男的都能行。
- 买房?能有多难?男的都能行。
- 去播客上自荐当专家嘉宾?能有多难?男的都能行。
- 出书?能有多难?男的都能行。
- 换个车灯?能有多难?男的都能行。
- 学用电动工具?能有多难?男的都能行。
“大家爱我,是因为我的脆弱,而不是尽管我脆弱他们还爱我。” #
到现在,我为了出本书,已经努力了15年了。
我的前两部手稿都是青少年小说。说白了,我就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里找素材,然后用青春剧的外壳包起来,因为那样感觉比直接暴露我自己要安全得多。后来一个灵媒建议我写回忆录。(我知道,我知道,你先听我说。)
“不可能吧,”我说,“我算老几啊?没人会在乎我说什么,也没人想听我的那些破事儿。”
她告诉我:“你的那些问题,搞不好能帮到很多人呢。”
最后,我听了她的建议。我去做创伤治疗,然后写了那本回忆录。我开始发表那些关于我人生中最尴尬、最赤裸裸的时刻的个人随笔。现在,那本回忆录正在投稿中,而且我的读者关注量已经达到1.7万了,并且每天都在增长。
正如作家兼研究员布琳·布朗(Brené Brown)在《脆弱的力量》一书中所说:
归属感,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,渴望成为比我们自身更宏大的事物的一部分。正因为这种渴望如此原始,我们常常试图通过迎合和寻求认同来获得它,然而这些不仅是归属感的空洞替代品,反而常常成为获得真正归属感的障碍。真正的归属感,只有当我们向世界展示真实、不完美的自我时才能实现。
这对我来说,是学起来最吓人的一个功课。比我创业、买房,或者学用电动工具都吓人——因为一旦你卸下伪装,你就会发现,到底谁爱的是真实的你,谁只是为了那个假象才留下来的。
让他们走吧。记得那张“高塔牌”吗?他们的离开,只会为那些真正值得留在你身边的人腾出空间。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【WellthyHackers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