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轉到主要內容

如何在 Substack 上賺錢(2025 年版)

在 Substack 上賺錢?那可就太容易了。我說的容易,是指賺個一塊錢。你只需要放低身段,寫寫文章,開個付費訂閱,然後在文末加上你的 ko-fi 連結(就像這樣)。總會有人可憐你,給你點錢的。

但如果你想在 Substack 上賺到足以養活自己的錢,那根本是痴心妄想,百分之百浪費時間,如果這是你最主要的目標的話。

還是去學學修水管吧。

但我猜你根本不會聽我的。畢竟,所有寫手都一個樣,都想靠著隨便寫寫就能賺到錢。但,根本沒那回事兒。如果你還想有一丁點機會靠文字賺錢,那你得有:

  • 卯起來幹
  • 超無聊的套路
  • 低到不能再低的道德底線

如果你正好是這樣的人,那好吧,這是你能在 Substack 上賺錢的方法(2025 年版):

經典套路:寫關於寫作賺錢的事兒
#

像是:我這篇。

Substack 上的寫手多的是。其中有些呢,手頭還挺寬裕,也樂意為自己的「前途」投資。

這就是你能不能「趁火打劫」、「坑矇拐騙」的機會了。

你是要跟你的讀者們畫大餅,許諾他們能一夜致富?還是跟他們說實話?

你的讀者明年是能靠文字賺到六位數?還是只能賺到一點零頭?

六位數,那肯定有可能啊。

什麼玩意兒都有可能

如果有 100 個人訂閱我的 Substack 付費版,再選個「創始會員」檔位,每年給我 1000 美元,那我就能賺到六位數了(當然,得扣掉 10% 的分潤和 Stripe 的手續費)。

不過呢,這事兒發生在你身上,可能性不大。

如果想增加你賺錢的機率(順便還能少幹點活兒),那就搞個付費作家社群吧。讓他們互相幫助,替你把活兒都幹了,而且他們還樂在其中。這不就是雙贏嗎!

別忘了,不時去採訪些其他「專家」,讓他們跟你的讀者分享經驗。這當然是官方說法啦。非官方的原因是,這樣你們倆都能接觸到新的潛在客戶。那些已經買過課程或者加入過社群的寫手,很可能還會再掏錢買其他東西。這就跟刺青一樣,會上癮的。

「我這話可能有點扎心:如果你一心想去買什麼 Substack 大師班,那你在 Substack 上就永遠別想賺到錢。99% 的消費者,不過是給那個『創作者教創作者如何透過教創作者賺錢來賺錢』的金字塔,又添了一塊磚罷了。」

好吧,接著往下說。

不管你寫什麼,鎖定美國市場就對了
#

這招有很多好處。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,所以你鎖定了美國,就等於鎖定了全世界。但美國應該放在首位,因為:

  • 他們更有錢。
  • 美國人比方說歐洲人,更習慣付費訂閱模式。
  • 更別提小費文化了。這玩意兒在歐洲幾乎不存在,但在美國,人們總是會比菜單上標示的價格付得多。這不正好適合你的「小費罐」嗎!

還有個原因,就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發生了什麼。

你當然可以寫匈牙利政治,用匈牙利語。這夠小眾,競爭少,但問題是,匈牙利人口不到一千萬(959 萬居民),人均 GDP 還比美國低四倍。

你也可以用英文發布文章來吸引美國讀者,但有多少美國人會對匈牙利政治感興趣呢?

更重要的是,有多少匈牙利人會關心美國政治呢?

就寫美國社會和政治吧
#

這個話題的妙處在於,全世界人民都愛看。地球人都知道川普是美國新總統。匈牙利以外的地方,沒人知道他們總統叫塔馬什·舒約克,不過話說回來,有些人可能聽說過他們的總理維克多·歐爾班。

但我敢打賭,知道川普的匈牙利人,絕對比知道歐爾班的美國人多得多。

不過,這話題的問題就在於競爭太激烈了。就算匈牙利寫手,只要英語過關(而且很多人都過關),也能寫這玩意兒。

所以,你得想辦法做出點特色。

你可以像海瑟·考克斯·理查森(Heather Cox Richardson)那樣,成為一個才華洋溢的歷史學教授,她的訂閱人數都快破兩百萬了,付費訂閱者也有好幾萬。

但每天都寫,而且寫得跟她一樣,這可不是誰都能辦到的。

簡單點,也更沒底線,但卻相當有效率的方法是:選邊站,然後對著另一邊卯起來罵。

別有顧慮,火力全開。

你不是來跟那些像病態蟑螂一樣的「敵人」交朋友的。你也不是來勸這些寄生蟲改變主意的。你更不是來當什麼正派人、搞什麼建設性意見的。你來這兒,就是為了賺錢!

所以:

爭議性拉滿,火力全開
#

不管你選什麼話題,尤其是政治,講道理是沒用的。

「沒人會為『講道理』買單。」

抱歉啊。這不是我的錯。你問我,是不是覺得講道理對社會和我們的精神健康更好?對,我是這麼覺得。

但咱們這兒聊的是怎麼賺錢,所以,「講道理」這玩意兒,就甭提了。

如果你真想講道理,去讀讀喬恩·海特(Jon Haidt)的文章吧,他有個 Substack 叫「巴別塔之後」(After Babel)。要是我們聽他的,說不定還能把下一代從那些不講道理的社群媒體裡解救出來呢。

不過嘛,與此同時,咱們還是先琢磨怎麼賺錢吧。

這是在社群媒體上賺錢的幾條鐵律:

  • 語不驚人死不休,爭議性拉滿
  • 不停地告訴你自己和你的讀者:你就是對的,別人都是錯的,直到你自己都信了為止
  • 偷點子,抄別人的
  • 靠寫那些罵你的人,把「仇恨」變現
  • 說謊

還有啊,罵罵咧咧,侮辱那些一文不值的敵人,也是推薦的操作。

你覺得我錯了?好吧,他*媽*的去你的。(我把那個字母換成了星號,因為我挺老派的,覺得演算法可能不認識這種小把戲)

小提示:別忘了在 Notes 上發一大堆梗圖。根本不用自己絞盡腦汁去原創。直接從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「借」過來就行了。

這玩意兒就是一堆垃圾內容,只會讓我們的資訊流和腦子越來越「糞便化」,但誰在乎啊?

錢才是硬道理。

但如果你恰好有點道德底線,或者三觀很正呢?

照著美國人的套路抄,然後用你自己的語言再來一遍
#

好吧。這招確實不怎麼道德,但如果你是個藝術家,那「偷」這個詞,就差不多是「靈感」嘛。

這點我就不細說了,因為我的重點還是美國市場。

在匈牙利,不是每個人都說英語,很多人更喜歡讀母語的東西。

如果你看過國外那些 YouTube 網紅,你大概就能明白我在說什麼了。他們中的很多人,都會把美國那些頂級創作者的成功點子,照搬到自己的國家,再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演繹一遍。

同樣地,對於那些通常用英文討論的小眾、高價值話題,也完全可以這麼操作。

這就引出了我的下一個,也是最後一個觀點。

成為專家
#

政治和社會話題的問題,跟寫手們遇到的困境有點像。誰都能當寫手,誰也都能寫政治。結果呢,通常都是垃圾,或者頂多也就是個平庸水準,但這堆噪音,足以把你的目標讀者從你的 Substack 上給吵跑了。

另一方面,那些需要專業知識的小眾話題,可就沒那麼容易隨便敷衍了事了。

這也是 Medium CEO 「教練托尼」(Coach Tony)推薦的玩法:

「創作者經濟確實賺足了眼球,但在『專家經濟』面前,它簡直不值一提。你可以每天埋頭苦寫,把各種工具用得爐火純青,結果可能也只能勉強糊口。但如果你能每個月寫一篇,證明你的專業度,然後直接去收高價,那就不一樣了。」

  • 當你是一個專家,你就可以寫一篇關於半導體的通訊,在 Substack 上每年收 500 美元。
  • 當你是一個專家,你就可以寫一篇關於金融市場的通訊,在 Substack 上每月收 60 美元。
  • 當你是一個專家,你就可以用「白帽內容行銷」的方式,在 55 歲以上退休族群的市場裡,成為一個備受認可、收入頗豐的意見領袖。

這種情況下,你甚至不用替文章設定付費牆,因為那些透過你的文章找上門來的客戶,會給你帶來遠超文章付費的諮詢費。但如果你真的設定了付費牆,那感覺就像是有人給你錢,讓你去替自己打廣告一樣。

這種感覺簡直太棒了,無可匹敵!

喔對了,還有一件事
#

剛剛我都沒提小說和詩歌,因為除非你是個已經有好幾本「傳統出版」書籍的知名作家,否則你根本不可能靠這些東西賺到錢。

當然,你也可以隨時來打我臉。